|前言|
近日台灣疫情升溫,衛福部上架了"台灣社交距離 "APP,希望民眾都能安裝此APP,來讓民眾掌握自身與COVID19 確診者接觸情形。小編看到網路報導後,看到蠻多人的留言都在問,此APP為何要開啟藍牙,會不會洩漏個資。
小編深入尋找資料後,發現此APP也是藍牙定位技術應用的一部分,小編就來跟大家說明一下運行機制與原理。
|台灣社交距離App 運行機制與原理|
社交距離APP運作機制
從衛服部官網的FAQ,可以了解到APP的執行流程如下圖
-
下載APP後,打開APP,APP會打開底層藍牙,APP每15分鐘,會自動生成一個隨機的、不可回溯的、無法還原的 ID(Hashed ID),此ID不會重複,藉此產生出去識別化的資料來確保隱私權(此數據會保留14天)
-
APP會上傳Hashed ID到資料庫上,當使用者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,若雙方都有安裝到APP,雙方的手機會同時透過藍牙通道到來交換Hashed ID
-
手機會自動比對伺服器資料,若比對出與確診者相符Hashed ID,就會跳出有接觸紀錄。代表使用者曾經有跟確診者接觸過。使用者打開APP後就會收到接觸通知。
-
若使用者不幸確診的話,使用者可以上傳Hashed ID到伺服器上,讓大家來比對,同時衛服部也會提供驗證碼,避免有人惡作劇上傳。
社交距離APP是如何知道有近距離接觸?
APP是如何判斷有近距離接觸?,從衛福部公開的資料,其實是透過藍牙訊號的強弱來判斷,而小編持續挖掘,有找到媒體報導得知*1,判斷是否有近距離接觸的功能,應該是基於Apple與Google共同開發的「Exposure Notification」的APP來設計的,小編透過APPLE APP公開文件*2,找到了量測距離是應用低功耗藍牙(BLE) PXP 規範。
由於低功耗藍牙PXP規範在藍牙4.0便已經支援,理論上市面的智慧型手機,大都能支援此APP*3。
註解1:關鍵頻論網報導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51162
註解2:參考網址https://covid19-static.cdn-apple.com/applications/covid19/current/static/contact-tracing/pdf/ExposureNotification-BluetoothSpecificationv1.2.pdf?1
註解3:社交距離.APP相容性:iOS:支援 iPhone 6s、6s Plus 及其後型號(需更新至 iOS 13.7以上)/Android:支援 Android 6.0 及其後型號
|藍牙定位功能趨勢|
從上述說明可知,台灣社交距離APP,判斷是否有近距離接觸,是透過藍牙訊號的強弱來判斷距離與背景交換藍牙訊號,是典型的低功耗藍牙應用的一種,手機從藍牙4.0以後的藍牙版本,都支援藍牙低功耗應用,就目前藍芽版本的應用來看,5.0以前版本以判斷藍芽訊號強度來推估距離,藍牙5.1後 支援透過藍牙訊耗角度來判斷距離,讓定位準確度能到達公分級的水準*1。
註解1:要了解藍牙版本差異,也可以參考"一次看懂「藍牙5.2」!2021 真無線藍牙耳機最新主流與規格趨勢"這篇文章。
|結論|
透過藍牙的定位功能,讓手機能協助防疫並確保隱私,可以見得未來藍牙產品在生活上的用途會越來越多,例如藍牙真無線耳機的趨勢,目前除了延遲、音質越來好之外,透過APP的應用與更多感測器(如陀螺儀 心律),在生活上有更多應用,諸如環境降噪/輔助睡眠/聽力量測等應用。